从Snapchat到Instagram、Facebook,再到国内的微信和微博,快拍已经成为许多社交平台争相尝试的功能。然而,能够成功将这个功能变现的平台并不多,Facebook大概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。
根据咨询公司Block Party的数据,Facebook上快拍的增长速度比信息流快了15倍。目前,Facebook系产品上的快拍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5亿(WhatsApp上的快拍被称为“Status”)。从去年4月到今年1月,在Facebook上投放快拍广告的广告主数量增加了100万,显然,快拍广告将成为Facebook除信息流以外的另一条重要收入来源。
那么,Facebook视为未来之星的快拍到底是什么呢?
“快拍”在Snapchat和Facebook系社交产品中被称为“Stories”,是一种以图片或短视频为主的内容形式,通常出现在社交页面的顶端。每个快拍时长约为10秒钟且只存在24小时。用户点击头像即可查看该用户在24小时内的所有快拍,并且可以查看浏览记录,这鼓励了用户随时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,24小时的有效期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用户的活跃度。
快拍最初起源于Snapchat,后被Instagram“借鉴”并迅速增长。如今,快拍(Stories)似乎已成为社交软件的标配,从开创者Snapchat到借鉴者Instagram和Facebook,再到后继入局的推特和领英,快拍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?
“年轻”是Snapchat从创立之初就牢牢贴在身上的标签。
在许多营销人眼里,Snapchat是品牌与年轻群体对话的绝佳渠道。根据Snapchat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,90%的平台用户都是13-24岁人群,78%的18-24岁互联网用户都在使用Snapchat。
2013年10月,Snapchat上线了快拍功能,与“阅后即焚”一样,快拍只有10秒且仅在24小时内可见。当时,Snapchat只有3000多万日活用户,但平台每天上传的照片数量却超过4亿张,活跃度可见一斑。
一年后,Snapchat上线了第一支Snap Ads,是恐怖电影《通灵大爆炸》(Ouija)的预告,用户可以自愿选择观看。电影的头像会出现在用户好友列表的“最近更新”中,虽然头像下方标有“Sponsored”字样,但Snap用户们依然被吓了一跳。人们纳闷为何自己好友列表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叫“Oujia”的人,当然点开头像后的恐怖预告也是非常惊悚,不过广告在24小时后也随即消失了。
现在,这种“赞助内容出现在好友列表里”的操作已经不存在了,取而代之的是广告将直接出现在用户的Snap Stories流中。
最初的Snap Ads只是一段10秒的竖版视频,出现在快拍流中。随后,Snapchat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功能,比如通过嵌入链接的方式引导用户行动,用户点击链接即可在APP内直接到官网购买或进入应用安装页面。
2015年1月,Snapchat新增了另一重大功能“探索”,探索页面为品牌和媒体敞开了大门,用户可以在探索中看到来自国家地理等媒体的快拍内容。
这也为日后品牌广告提供了植入空间。2018年4月,Story Ads正式上线,品牌可以制作3-20个Snaps组成一段小故事,将其置于探索页面中。
点赞加粉目前稳定,为了保证真实性,目前我们的用户均为活跃用户,可能会存在少量点赞加粉掉落现象,这属正常情况。
粉丝宝传媒申明: 只承接符合法律法规范围内的业务,任何灰色、违法行业的业务均不受理!